关于新高考选课走班的十问十答

发布时间: 2019-03-22 10:50 发布单位: 武汉市第七中学 浏览量: 2490 【公开】


1  新高考是不是一定要选课走班?

不一定。实际上浙江及上海在全走班、小走班、不走班等形式共生共存,以小走班为主,但也存在部分学校即使不走班也依然保持着较高教学质量的先例。当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倡给予学生更多的选课权,这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实力的标准,但也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与困扰。

建议微走班或不走班。

 

2、选课走班是不是新高考模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志?

是的,但走班只是一种形式,实质是学生通过选课走班拥有学习选择权。选课走班的目的是给学生在学习上拥有更过的选择权,但这也与师资力量、教室场地配备、课程开发数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选考科目上是10041104,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强大的课程开发能力,给予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更丰富的选择权。

建议学习上海经验,回归传统课堂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

 

3、选课走班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很复杂,难以操作?

不是。选课走班难以操作的原因是基层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与走班期望过高造成的。同时,浙江省繁杂的学考、选考方法造成了教学上的被动,目前已经在调整。例如4,10月的考试调整为1,6月(期中改期末);学考、选考试卷完全剥离等。按山东、重庆等地区提前曝光的学考、选考模式看,基本类似往年的会考与高考,教学上所受到的冲击明显降低。

建议教研组长强化落实课程计划与检测方式。

 

4、选课走班是不是更极端的文理分科方式?

不是。选课走班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考分上表现出降低区分度的倾向。虽然出现了少选物理,多选技术、地理、生物等家长与考生趋利的现实问题,但考试院一直在进行调整,尽量做到各学科的平衡。

建议先进行新高考模式的三培训(教师培训、学生培训、家长培训),同时分批次广泛征集学生意愿摸底(调动积极性),然后根据七中的学科优势确定选课组合(理想模式),最后通过兴趣课选修强化组合效果(现实状况)。

 

5、选课走班后,各学科的区分度如何变化?

综合学科因采取赋分制,针对211及以上高校区分度下降,扁平化教育、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大趋势。从相关地区的经验看,63学科对一般高校录取依然有较大的意义学会如何选择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语文学科的部分知识板块难度提升,区分度基本不变针对985以上高校的区分度会明显提高;英语学科两次考试后区分度下降,但起到杠杆作用,学习时间与学习精力的分配非常重要;数学学科的总体难度降低,但试题两极分化会更严重,学科竞争会更加激烈

建议调整高一年级语数外学科的课时,均衡综合学科课时,补充选修课程。

 

6、技术课作为选考学科是成功还是失败?

失败。这个学科的操作性较强,不太合适于纸笔考试,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怪相。不过这估计是浙江省的独创,其他省份不会效仿,所以63是湖北必选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考试是纸笔进行,但非专业的应用型考试是纸笔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中学对该学科如何定位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建议补充美术学科课时,调整音乐学科、技术学科为必修+选修模式。

 

7、生涯规划主要由班主任实施吗?

不是。生涯规划目前在中学领域还没有老师能够胜任,主要矛盾是老师们不了解学科专业化发展状况及职业特点,所以只能作为一种针对所有老师的普遍要求,从而提高一线老师的基本素养。目前摸索到的可行方案是鼓励综合学科老师成为生涯规划师,一方面是从老师的专业特点来考虑,另一方面是从选课走班后被薄弱化的老师进行职业转型来考虑。

建议充分鼓励综合学科老师参加生涯规划师职业培训。

 

8、生涯规划是不是专业介绍与职业规划?

不完全是。生涯规划主要是通过对专业特点、职业发展的整体状况的把握,以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建设学科课程群,促进各学科的专业化发展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通过生涯规划进行学科建设是重点,了解高校专业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次重点。主要原因是次重点要求较高,基层学校较难把握。

建议政教处物色优秀家长以职业宣讲的方式促进家校互动、心理咨询师活动策划、文体活动渗透、社团活动组织等多途径小渗透;教导处组织学科备课组建设学科必修+选修课程群,小步伐、渐进式逐步建设、测评、调整,形成初步规模

 

9、新高考在浙江或上海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在实施新高考之前浙江与上海已经自发提前完成了教育改革。但可以明确的是,高考改革如果过于重视形式上的东西,则会丢掉了自身传统的优势,造成基础教育的倒退。目前清北招生在浙江与上海的招生指标不断上升,但在部分省市招生指标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优胜劣汰的结果。

建议多批次安排老师外出培训,同时进行内部学习交流,可以考虑以老带新,交叉培训。

 

10、新高考的招录方式存在哪些变化?

两大变化,一是专业优先,二是注重学科特长专业优先是对各大学的专业力量进行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不过实际在招录过程中考生与家长主要还是更多关注学校品牌,办学条件好的高校在招生录取后的专业调整也有各种应对措施注重学科特长是通过通过综合素质测评(浙江是三位一体,上海是综评面试)锁定前20%的高中优质生源,避免恶意的低效题海训练让普通生源有机可乘。

建议优势学科有专业特长的老师以专题(5课时以内)或微课程(10分钟以内)的方式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为高等教育的学习做好思维与能力的铺垫,不要仅仅拘泥于高考试卷制定教学内容。鼓励学科竞赛突破(生物)、科技创新突破、学科素养(作文英语、艺术、体育比赛)突破,逐步摸索方法、以点带面,形成适合七中学情教况的教学特色

分享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